MergeSort
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创建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1945 年由约翰·冯·诺伊曼首次提出。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且各层分治递归可以同时进行。
归并排序(Merge sort)
基本原理
归并排序算法是分治策略实现对 n 个元素进行排序的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元素分成大小大致相同的 2 个子集合,分别对 2 个子集合进行排序,最终将排好序的子集合合并成为所要求的排好序的集合。
算法步骤
- 申请空间,使其大小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之和,该空间用来存放合并后的序列
- 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 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合并空间,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
- 重复步骤 3 直到某一指针到达序列尾
- 将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合并序列尾
算法图解
参考 dreamcatcher-cx 博客 图解排序算法(四)之归并排序
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解成规模更小、解法相同的子问题,然后通过子问题的解构造出原问题的解)。
分阶段是递归拆分子序列的过程,递归深度为 \(log_2 n\).
对于治阶段,需要将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例如上图中的最后一次合并,要将 [4,5,7,8] 和 [1,2,3,6] 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为最终序列 [1,2,3,4,5,6,7,8]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动画演示
参考实现
1 | import java.util.Arrays; |
复杂度分析
排序算法 | 平均时间复杂度 | 最好情况 | 最坏情况 | 空间复杂度 | 排序方式 | 稳定性 |
---|---|---|---|---|---|---|
归并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O(n)\) | Out-place | 稳定 |
Referenc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rge_sort
-
2019-05-24
快速排序(Quicksort),又称分区交换排序(partition-exchange sort),简称快排,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 Tony Hoare 于 1959 年开发并于 1961 年发表,至今它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事实上,如果实施得当,它可以比归并排序、堆排序快两到三倍。
-
2019-05-24
希尔排序(Shellsort),是一种就地比较排序。它可以被看作是交换排序(冒泡排序)或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泛化。该方法首先对彼此相距很远的元素对进行排序,然后逐步缩小要比较的元素之间的差距。从距离较远的元素开始,它可以比简单的最近邻交换更快地将一些不合适的元素移动到位。1959 年,Donald Shell 出版了第一个版本。Shellsort 的运行时间严重依赖于它使用的间隙序列。对于许多实际的变体,确定它们的时间复杂度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2019-05-24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
2019-05-24
在计算机科学中,堆排序(Heapsort)是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Heapsort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改进的选择排序:像该算法一样,它将输入分为排序区域和未排序区域,并通过提取最大元素并将其移动到排序区域来迭代缩小未排序区域。改进包括使用堆数据结构而不是线性时间搜索来找到最大值。
-
2019-05-24
桶排序(Bucket sort)或箱排序(Bin sort),是一个排序算法,工作的原理是将数组分到有限数量的桶里。每个桶再个别排序(有可能再使用别的排序算法或是以递归方式继续使用桶排序进行排序)。桶排序是 鸽巢排序 的一种归纳结果。